第一百七十三章 精密机加工的重要性_1995之未来不是梦
四方小说网 > 1995之未来不是梦 > 第一百七十三章 精密机加工的重要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七十三章 精密机加工的重要性

  对于陈哲来说,很多科技成果的转化,不管是方向、理论、环评、研发,还是实验数据、技术工艺什么的,他都有相应成熟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领先一代的,还是领先两代甚至是三代的,都不在话下。

  想要跨越式的发展,也不是做不到。

  唯一的限制,就是机加工,也就是需要的制造设备。

  不管是实验室所需要的高精尖仪器和设备,还是制造设备所需要的各种精密机床,都是建立在机加工之上的。

  这里面每一个零部件的制造,同样也是建立在机加工之上的。

  说白了,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就是工业母机。

  工业母机也叫工具机,它是工业化的根本,也是现代工业的心脏。

  由数控系统、精密件和功能部件组成,是整个工业体系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它被称之为工业之花,就是因为不管是它的支撑部件、变速机构、进给系统、主轴箱、刀架刀库,还是控制和操纵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都属于工业领域浓缩出来的精华,代表着高精度的水平极限。

  不管是后世的芯片制造、光学、医疗、航空航天以及航海、汽车等的发动机,所需要的设备,都源自于它的加工能力。

  在这方面,东洋、德意志、美利坚、瑞士等有限的几个国家,差不多垄断了整个高端市场。

  在后世,更是逐渐形成了两大寡头,那就是东洋和德意志。

  这两个国家,占据了全球高端精密机床九成以上的市场。

  美利坚f-35和我们j-20,就有很多零部件,都是委托给它们做出来的。

  这就是差距。

  但是,老美可以随时拿捏自己的干儿子,我们却不行,但凡有点儿风吹草动,可能就会面临被卡脖子的危险。

  很残酷对不对,可这就是现实。

  还是那句话,落后就得挨打,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陈哲可不想在这种战略意义上的领域里,被别人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有人说,我们后世在机床领域不也赶上去了吗?

  老实说,差远了!

  但凡涉及到高精度的工件,没有长时间的积累,都做不到那种程度。

  国内造出来的高端精密机床,不管是稳定性还是在寿命上,都无法保持高精度的时间,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所以,这就需要长时间积累,通过不断地研发、完善、突破,才能形成的一整套技术体系,甚至有可能需要几代人去完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的发动机,人家说不怕你拆开研究,甚至是去复制,就算图纸都给你了,你也造不出来。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咱们抛开东洋人在发动机领域的专利壁垒不说,你想拆开绘制复制,那就是一个海量的工程。

  而且,别说复制了,你拆开了能再重新组装起来,还能保证和原来一样的性能,都算你牛比。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装配精度方面的问题了,因为当机加工对精度的要求,达到某种程度后,是需要苛刻的精密装备的。

  这可不是简单的拼装,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种,含有相当高的技术难度。

  而除此之外,还有关键原材料和配方的加工工艺、制造设备工艺、内燃机设计上的热动等。

  或许有人会问,后世不是有3d打印吗?难道还制造不出这么精密的工件?

  对不起,还真就造不出来。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

  汽车变速箱上的工件要求,都是零点零几丝的,但3d打印模块接缝,最精确都只能做到几十丝,没有可比性的。

  至于航空航天领域,就更不用说了。

  焊接、铆接这些组装工艺,可是至关重要的,自动焊机焊不到的犄角旮旯,也是关键。

  而在这种应用领域,对于精度上的要求,同样是极其苛刻的,几丝都不行呢,更不说是十几丝、几十丝了。

  如果真用到了战机上,那碰上敌人,可就和送人头没什么两样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陈哲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而这会儿,不管是老美、东洋还是德意志,都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发达,他还有的追。

  因为他是不需要什么经验积累的。

  他需要的,不是转着圈子挨个儿实验寻找,而是有一条笔直的道路,就等着他直接走过去就行。

  这条路上,最亟待解决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完成产业升级。

  也就是通过从东芝购进的那些精密机床,制造出更先进、精度更高的机床,然后再次用它们完成更先进、精度更高的新机床。

  进而打造出一个五轴或者七轴联动的精密加工中心出来。

  实现了这一步,就差不多立于不败之地了。

  而到时候,就可以随时完成逆袭,进而占据领先地位。

  当然了,这种事情还是要猥琐发育的,能保密还是要尽量保密。

  因为,他的布局,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也需要一些时间……

  但还是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陈哲构想的蓝图中,第一次的设备升级,还需要首先培养出一批可用之人才行。

  毕竟,智能时代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组成的队伍,这会儿就更加依赖了,这同样是一种基础保障。

  那么,这支队伍怎么组建?

  全部对外招聘?

  这个可以有,但只能解决一部分。

  安阳理工这边,也可以支援一部分,而且,这部分是最知根知底的,拉过来就能用的那种。

  但对于主力部队,陈哲却早就瞄上了另一个支援方。

  那就是已经在正式启动重组的农用机械公司,这里面,可不乏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以及大量熟练工的。

  只要召集起来,稍加培养,就能组成一支具备战斗力的队伍。

  在陈哲想来,这属于最便捷的一条渠道……

  李长海在听完陈哲的解释之后,也觉的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儿,“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操作,但你可要明白一件事儿。

  “农用机械公司和你的科技研发中心,那可是两码事儿,可不能跟你李哥玩刘备借荆州那一套哈。”

  陈哲一脸的正气凛然。

  还带着些佯怒,“李哥这叫什么话?你这边想要整合完成,没有一个来月的时间,是想都不要想的。

  “而且,整个的重组工作,也根本不需要那些技术人员,那我暂时借过去,直接把他们基本工资的待遇,给补足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再说了,他们过去,也不止是为了我那边的事情,同时也可以接触和熟悉一下那些先进设备的规范操作流程,还是双方受益嘛。

  “这样以来,既可以让这些人再没有精力,去掺和公司重组的事宜,还防止了他们对于未来整合重组后的顾虑,造成人才流失上存在的可能,多好的事儿啊!”

  李长海不为所动。

  却直接插了他一刀,“杨书记说了,但凡从你嘴里讲出来的话,必须反复斟酌,仔细的琢磨,捋清楚了才能算事儿,否则,容易掉坑里。”

  陈哲差点儿郁闷的吐血,这老丈人当的,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呢?

  竟然这么了解自己……

  咳,竟然这么想自己,有点儿过分了哈。

  李长海当然也只是开玩笑。

  他虽然只有三十出头,但跟在杨毅忠身边的时间,可也有几年了,当然明白陈哲和杨家的关系。

  而且,陈哲刚才提到“借人”的说法,也确实颇有几分道理。

  毕竟,好几个厂子企业的整合重组,涉及到的人,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里面好几家,都已经处于停工停产状态了,也不可能不引发一些骚动。

  因为,所有的变革,都会带来未知的风险,成功了,那当然皆大欢喜。

  但是万一失败了呢?

  是不是就可能比现在更惨?

  不是不会发生哦。

  所以,这种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的忐忑,真的是不可避免的。

  任谁遇上这样的情况,都会敏感性十足的好不好?

  那么,本能的趋利避害,就不得不去考虑了。

  比如,破釜沉舟,干脆放弃一切幻想,离开这个“是非的漩涡”,就成了另一个选择。

  这,就是陈哲提到的,那个人才流失的可能性了。

  但这恰恰就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陈哲是这样认为的,李长海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能跳出去的,基本都是有几分能力的。

  而想法不多的,其实也早就认命了。

  这就是现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ifang9.cc。四方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ifang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