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战略学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四方小说网 > 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战略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战略学

  权衡利弊关联内外思考整体之后罗科索夫斯基下达了连串的调度指令;

  伊朗方向还是按照马列诺夫斯基重度昏迷之前的调度命令所有兵力后撤入土耳其东南区域,但罗科索夫斯基调度更大胆,命令克里木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汇合土耳其军队主动出击接应1、集团军以及中亚细亚集团军的后撤,避免更大范围内的损失产生。

  聪明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只是命令克里木两个集团军主动出击接应后撤1集团军和集团军以及中亚细亚集团军而非反击作战,罗科索夫斯基不认为现有兵力能够对抗伊朗高原汉华军和伊朗军队。

  克里木半岛方向的兵力部署罗科索夫斯基也遵照了先前重点布防亚米安斯克一线的安排,以阻击汉华军自克里木半岛向乌克兰境内的攻击为主。

  罗科索夫斯基的调度重点在高加索和哈萨克斯坦西北方向;

  先是命令阿塞拜疆境内所有地方武装部队以及依旧同汉华军交战部队脱离对手后撤向格罗兹尼。

  格罗兹尼一百年前就是北高加索区域最为坚固的堡垒要塞,要塞构造坚固,整体呈正六边形,四周围绕有宽0米的护城河,六个边角设置有重炮要塞。以格罗兹尼为点,集合阿塞拜疆武装部队和格罗兹尼车臣共和国军队抵御汉华军沿巴库里海环线向阿斯特拉罕的北上攻击。

  命令亚美尼亚所有武装部队后撤入格鲁吉亚,汉华军自阿塞拜疆再一次回杀向亚美尼亚定然会沿黑海边线横扫黑海东北所有城市,命令所有作战部队、地方武装部队以城市点构建堡垒体系,滞缓汉华军行军速度阻击汉华军打通自高加索方向连接克里木半岛的陆地战略线计划。

  命令咸海方向外高加索集团军第九、十八集团军汇合哈萨克斯坦作战部队后撤向哈萨克斯西北城市阿特劳,以亚洲和欧洲的界河乌拉尔河为线构建纵深防御阵地同时命令剿灭阿斯塔拉罕所出现叛军部队。

  命令阿拉山口17、4集团军交替阻击后撤向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汇合西伯利亚集团军固守哈萨克斯坦北部地界。

  调度体现了罗科索夫斯基稳重和军事造诣;

  阿拉山口在罗科索夫斯基眼中已经完全是鸡肋,两个集团军兵力以大纵深部署为主长期驻防在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境内目的其一是抵制阿拉木图之战时新疆方向汉华军大举进入;再次就是控制阿拉山口利于日后向新疆境内的反攻,如今的局势是高加索区域都难以保全畅想对新疆方向的攻击太不符合实际,卡拉干达被汉华军夺取阿拉山口方向集团军只有后撤一途,与其火烧眉毛被动调动不如趁依旧可以张弛有度提前预防。

  既然是鸡肋就果断丢弃!

  罗科索夫斯基的造诣就体现在放弃了没有任何希望的阻击,将兵力后撤并聚集向要道关隘。守能依靠河流、西伯利亚一线区域山险阻击汉华军向俄罗斯境内的攻击并牢牢的保护西伯利亚区域工业带和秋明油田;

  攻等同于在克里木半岛西北和高加索北部以及哈萨克斯坦东北区域建立了三条反击线,大军集结反击,东西两线就是一马平川地带而将汉华军置于不利防御地形当中而且可以化解阿斯塔拉罕方向危机。

  完成伊朗、高加索、哈萨克斯坦境内所有部署罗科索夫斯基命令顿河方面军包括近卫第一集团军在内的四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调动向克里木半岛。装备最新式T-4M中型坦克以及KV-重型坦克的顿河方面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和三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调度向阿斯塔拉罕、乌拉尔河一线。

  最后罗科索夫斯基致致电安卡拉,要求彻底整顿土耳其军队,绝对杜绝类似厄德尔土耳其军队暗箱操作一幕的发生。

  罗科索夫斯基和当初气盛而来的马列诺夫斯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战术选择方式,认清事实,量力而估,不急于将整个方面军投入作战,先自最坏层面防患未然随后争锋相对部署。

  罗科索夫斯基调度也决定了苏军彻底摒弃如若外蒙之战和阿拉木图之战的添油战术。

  好处是汉华军可以不受阻力的完成高加索区域作战。

  不利的是无法定性汉华军后期作战的难度大小。

  罗科索夫斯基统筹部署的同时一身风霜的朱可夫自远东中转之后终于抵达莫斯科;

  斯大林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不管是出于莫斯科对巴库油田的倚重性还是高加索区域出现的叛军部队斯大林都有第一时间调兵遣将诛杀高加索区域叛军和汉华军的冲动,所以斯大林对罗科索夫斯基上报的作战计划极度不满,太过于保守而且等同于阶段性放弃高加索区域。但愤怒之后冷静思索斯大林也意识到距离和地形对兵力调动产生的影响,欲速则不达。

  最终斯大林批准了罗科索夫斯基所有作战计划。

  朱可夫进入格里姆林宫,斯大林并没有首先听取黄河沿线的局势走向和战斗进程以及朱可夫的布局,看不出情绪的将罗科索夫斯基作战计划递交到朱可夫之手。

  相对于罗科索夫斯基,已经调兵遣将和汉华军交战数月的朱可夫更能深层面了解汉华军和自己对手。

  接收到阿帕纳先科整理的马列诺夫斯基建议结合同桑达洛夫的分析,朱可夫在运输机中至始至终处于沉思当中并逐渐的整理出一条有脉可循的主线。

  战术角度朱可夫完全赞同罗科索夫斯基部署,详细了解高加索方向战局后朱可夫在马列诺夫斯基见解之上提出了自己看法。

  先后指点向大不里士和阿普歇伦半岛朱可夫开口:“蒙古之战可以理解为新疆之战的延续,蒙古之战不管从时间还是动机都可以分析而汉华军发动蒙古之战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汉华军夺取蒙古之后的出兵方向,可以自乌兰巴托攻击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可以进军向远东区域,但汉华军偏偏选择了中亚细亚加盟共和国,这是为什么?”

  朱可夫就是那种只要在军事领域一开口就绝对可以成为焦点的人;

  自问自答:“战略学,汉华军在演绎一种全新的战略手段,汉华军是可以出击远东区域,表面看汉华军在远东方向的出击可以呼应德国军队西线战事,右西左东遥相呼应,实际汉华军在远东一线的攻击没有任何战略出路。首先打不开海洋线,汉华军无论如何发展都不是日本海军以及未遭受到重创之前的莫斯科太平洋舰队对手,其次因为日本对满洲国经营的稳固汉华军容易遭受到日本精锐关东军和我军远东集团军夹击导致战局陷入到僵死状态,再次是汉华军无矛盾可利用。最后就是汉华军根据情报机构提供信息准确的分析了日本东南亚的作战计划,汉华军在实力范围内无法制止日本夺取东南亚但一定要想法设法破坏东南亚的稳定不给东南亚诸国从容发展整合力量的时间。这种整合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兵力的整合还有资源的整合,所以从阻止整合又可以判断出汉华军的资源战略部署。汉华军在中亚细亚的战斗恰好可以满足所有的战略需求,从目前的局势分析汉华军也达到了所有的战略目的,夺取印度河流域控制锡兰岛让汉华军打通一条和欧洲特别是德国的海上通道,汉华军和德国、美国、英国可以无障碍的实现资源和技术的互享,再次就是利用了伊朗、阿富汗的复杂国情和扶持了新力量并达到了链式反应效果,随后汉华军利用了德国军队在西线的大举进攻对我军主力部队的牵制果断的发动伊朗和克里木半岛攻势,德国军队在战略层面未呼应汉华军攻势,此点无法分析内因,我军也成功的利用城市堡垒体系和大纵深防御带阻击了德国军队,但不能否认这种以牺牲运动能力为代价的防御体系极具消耗兵力,哪怕双方对峙不战我军至始至终也无法大规模抽调出兵力,前沿兵力无法抽调训练部队又不能仓皇上阵导致了战斗屡屡被动被汉华军利用机动优势逐个突破。所有前因综合导致了结果,高加索、克里木半岛和阿普歇伦半岛。汉华军战略层面终极目的是高加索、克里木半岛和阿普歇伦半岛,夺取克里木半岛、高加索区域意味着汉华军不仅仅打开了阿拉伯海而且开辟了一条更为安全可以经过土耳其海峡直通欧洲而且能完全避开实力强大日本舰队的海上通道,更在于克里木半岛和高加索区域分居西北、东北彻底的护卫了汉华军所有控制区域,汉华军可以从容的扶持出现在高加索区域的叛军力量。最后就是阿普歇伦半岛,汉华军能以令人嗔目结舌的速度发展出一支势力强悍的空军和装甲部队也必然知道石油工业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基础作用,决定莫斯科和日本战争持久以及胜负的可能不是兵源、战术、武器装备而是石油。航空技术的发展以及莫斯科、日本制造力的不断提升导致了大量战斗机、装甲坦克和军舰的投产装备,但这都需要石油,日本已经控制东南亚油气资源但目前供给还不足以满足日本自身的战争需求,阿普歇伦半岛丢失直接导致莫斯科失去60%的石油供给,这才是致命的打击,偏偏我们的对手又极度擅长特种破袭前沿或者纵深区域各种物资基地,所以战争的走向很有可能出现作战部队不是请求兵力、装备的补充而是急需要可以驱动装甲坦克和飞机战舰的油料。”

  稍微的控制节奏朱可夫开口:“从伊朗军队的叛变到高加索区域叛军的出现以及汉华军航空母舰编队亮相再到汉华军特种部队、伞降部队对巴库周边地形的熟悉我们可以判定对高加索区域争夺从蒙古战斗结束就纳入汉华军指挥部算筹当中而汉华军又至始至终坚定不移的执行了最高军事指挥部这个全新的战略部署。”

  苏军总参谋长什尼科夫终于听明白了朱可夫的指向。

  “也就是说汉华军所有的战斗都以打通自己资源通道破坏对手资源为目的”

  朱可夫点头:“可以如此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汉华军至始至终在打资源战争,不惜代价扩充自己资源区域破坏对手资源带和工业区。”

  莫洛托夫脊背发凉:“如此以来即便汉华军局部战场失败乃至是溃不成军但根基不损,甚至可以说汉华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也更擅长打持久战。”(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ifang9.cc。四方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ifang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