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黑”“白”的认知隐喻分析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四方小说网 > 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 网络流行语“黑”“白”的认知隐喻分析
字体:      护眼 关灯

网络流行语“黑”“白”的认知隐喻分析

  薛筌月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技巧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框架,对比“黑”“白”颜色词汇的字典释义与“黑”“白”网络流行语的释义差异,分析这两种颜色词汇所体现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互映射作用隐喻特征,并探讨语义冲突和心理相似性并存的隐喻机制。

  关键词:概念隐喻;网络流行语;黑;白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

  根据2019年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61.2%,手机网民规模8.47億,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1%。网络已经成为大众接收信息和有效互动的一个平台,网络语言发展也日新月异。“网络语言是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相关的术语以及网络平台聊天时使用的特殊用语”[1]。网络流行语中的颜色词汇不仅是一种自然的颜色现象,还具备了新的词汇意义和认知隐喻特征。很多学者已经对颜色词汇做了相关研究,但大多是从起源,构词,意义以及文化内涵角度进行,从认知的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语言学家Langacker(1990)认为颜色域和时间域,空间域和情感域一样,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认知域[2]。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重要的一部分,是值得分析的。本文基于BCC语料库,主要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网络流行语中“黑”“白”颜色词汇的隐喻特征及隐喻形成机制。

  一、隐喻理论

  有关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对隐喻研究最早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方式。隐喻最初被认为仅仅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一种夸大化的艺术表达,后来隐喻逐渐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1980年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书中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手段和赖以生存的方式[3]。隐喻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国内众多学者也对隐喻做了研究和总结。赵艳芳(1995)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抽象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认识能力。”[4]束定芳(1998)提出: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经验用来说明或者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5]。众多国内语言学专家的相关研究把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格和语义研究带入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即隐喻的认知研究。隐喻是认知主体通过想象和联想,发现或创造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产生的。这种认知是不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有助于了解词汇的隐喻特征。概念隐喻是指一个概念可以建构另一个属于不同认知域的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Fauconnier(1997)的跨域映射理论进一步解释了这两种不同认知域的关系: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的结构映射[6]。即一个结构相对清晰,人们普遍熟悉的源域,向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不容易被理解的域映射,这帮助人们通过较具体且容易理解的概念(源域)去理解复杂的或无形的抽象概念(目标域)。这种映射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人类对颜色的认知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学家Berlin&Kay(1961)研究了将近100种语言,发现所有的语言都有黑色和白色的表述[7]。黑色作为最常见的基本颜色之一,生活中随处可见。

  (一)“黑”的字典释义

  黑:会意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黑”有以下常用的释义:

  1.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黑色物体。这一释义是“黑”的原型意义,表示事物的颜色,属于颜色域,是建立在人类的视觉和感觉的生理机制之上的。

  2.昏暗无光,暗处,光线不明的地方。如:黑处,黑狱,黑天黑地,黑塔窟。这一释义是由“黑”的原义炭黑火熏之色(源域)映射到昏暗无光之处(目标域),这两者有着比较明显的相似之处,感官视觉上的相似,即喻底(ground)。

  3.秘密,非法的,狠毒;象征反动,坏,无政府主义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如:黑店;黑款(黑钱);黑爪(罪恶之手);黑户(没有合法户口的)。这一释义的隐喻体现比较明显。当有人从事不法行为或不能公开的事情(目标域)时,通常都会在隐秘的地方和场所进行,即给人感觉的不能见光,黑暗之处(源域)。这一意义的转变体现了“黑”从视觉到法律道德域之间的转换。

  “黑”的字典释义有的是原义(源域),有的是衍生的意义,即在原型意义基础上通过认知隐喻而形成的,具有隐喻意义的词汇(目标域)。这体现了认知习惯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颜色词汇也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的手段引申出其他新的意思和表达[8]。在词汇不断隐喻化的过程中,新的词义不断扩展,并在生活中逐渐传播,最后变成常用释义,成为死隐喻(即隐喻义已经被词汇化,成为日常用词的一部分)。

  (二)网络词汇“黑”的隐喻特征

  通过“黑”的字典释义分析,可以看出隐喻是语言发展和词汇多义化一个主要方式。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基本是从隐喻表达中派生出来的。大部分词语的多义词可以看作是隐喻化的结果[9]。随着时代生活的发展和改变,新的词汇又会产生新的隐喻,新的意义,正如网络流行词汇“黑”词中所体现的新的隐喻意义:“黑粉”“拉黑”“黑化”“黑名单”“腹黑”“小黑屋”等。

  BCC语料库的统计表明“黑粉”这个词在新闻报刊和微博出现885次。“拉黑”这个词在微博上出现6853次。而“腹黑”这个词则在微博上出现了近4500次。这三个带有“黑”字的网络词汇是比较常见的,例句如下:

  1.利用职权之便,平买贵卖,高价售出小麦,“黑粉”上百万斤,非法谋取数十万元。

  2.这种特殊的军用飞机,其机身上的特殊“黑粉”,能够把绝大部分的雷达波能量转变成热量。

  3.请大家不要去理会这个人的任何评论,怀疑此人是EXO的“黑粉”。

  4.分手以后根本没必要删微信,微博取消关注,电话“拉黑”,大家都这么大了,好聚好散不是更好吗?

  5.进入“黑名单”将会对个人身份信用带来的负面评价,大家需要谨慎防范。

  6.从鱼的颜色判定,如果发现鱼肚“腹黑”,气味难闻,就是不新鲜的鱼。

  7.戏里男主性格“腹黑”,难以捉摸。

  以上例句中,第1,2个句子的“黑粉”是原義,表示黑色这一颜色,分别指代黑色的粉状类食物,和黑色的涂漆。例3中的韩国组合EXO的“黑粉”则体现了“黑”的隐喻特征。“黑粉”并不是指黑色的人,而是指恶意挑拨选手或选手粉丝之间关系的人。这类人擅长鸡蛋里挑骨头,或编造事实并恶意抹黑明星的人。这里的“黑粉”和“抹黑”的行为已经脱离了黑字的原义,并不指黑色这种颜色,而是故意捏造事实,败坏某明星的名誉,制造他们的黑点,污点。这个概念隐喻从颜色的视觉域映射到道德域,而且“黑”的词性也从名词颜色向动词“抹黑”转变。它们之间属于不同的域,但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及相似性,即比喻干净的事物和人沾上了黑点而变得不干净或讨人厌。例4中的“拉黑”通常是指拉到“黑名单”,拒接某人信息。其隐喻为在实际生活中对某事物或某个人永远割裂的情感或交际拒绝。例5中的“黑名单”和“拉黑”指的是个人或组织由于一些恶意的违规行为,产生信用危机,被拉入污点名单。从原域的“黑”点映射到“污点”以及不良信用。例6和例7的两个“腹黑”意思也不一样。第一个是指因为不新鲜而腹部变黑的鱼,用的是原义黑色。而第二个“腹黑”则是指通常用来指表面和善温和,内心却想着奸恶事情或有心计的人。这里的“黑”映射为“黑心的”,“黑心肝”,以及“表里不一”的意思。“黑”的概念隐喻的内涵是带有“黑”这一色彩特点的词,通过映射作用,将黑色的隐喻特点映射到人或事物上。“黑”从具体的颜色域映射成为较为抽象的人物性格特征,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三)“白”的字典释义

  白: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其常用释义如下:

  1.“白”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白米粒,引申为像霜雪的颜色,以及白色的东西。其本义为白颜色。“白”也指光亮,充满光线,与“暗”相对。

  2.纯洁。代表清流贤正,指洁白明静。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一无所有。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白手起家(没有凭借他人之力和帮助,靠自己努力最终成功);一穷二白(基础差,没有底子)。

  4.真诚;坦白。如: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庄子·天地》

  5.无生命的表现;死亡;凶兆。如:白事,白虎星(凶神)

  由以上的释义可见,释义1是“白”的原义,表示颜色以及明亮,充满光线。白色的源体常见的有“白云”,“白雪”等。释义2,3,4,5则都有隐喻的特征。如释义2的纯洁之意,通过白色,洁白无暇这一比较直观的颜色隐喻人的道德品尚,代表了人的高尚之义。释义3的“一无所有”则是由白色隐喻空白表示一无所有。释义4的“白”隐喻没有生活经验的、如孩子般的天真纯洁。例5的“白”则通过其颜色中的“没色相”这一特质隐喻没有生命气息的,生活已经结束的空虚和死亡。“白”的字典释义也和“黑”一样,经历了从具体的颜色意义到抽象的隐喻意义的转化。通过隐喻化的表达,“白”的词汇也得到了扩展。

  (四)网络词汇“白”的隐喻体现

  “洗白”和“傻白甜”这两个词在《人民日报》和微博平台共出现3309次,是比较常见的网络词汇。

  1.中国药科大学和江苏省医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宁花牌芭伊奥面容一洗“白”,该产品能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从而美白肌肤。

  2.私底下里却干着鸡鸣狗盗之事:买卖明星“黑料”、收钱“黑人”或者“洗白”。

  3.政府对“黑钱”的监控越来越严格,不法分子便想方设法把钱“洗白”。

  4.《翻译官》这剧没有表现出翻译人员的日常学习和辛苦积累,只有满屏的“霸总”和“傻白甜”女主的恋爱日常。虽然披着专业的外皮,实则是一部落入俗套的言情剧。

  5.人民日报批评《安家》《完美关系》等一系列电视剧的“傻白甜”言情剧情。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例1中的“洗白”是原义,指的是该产品能美白肌肤,使皮肤从暗黑变白皙。表达的是原义颜色。例2中的“洗白”并不是说把明星洗成白色,而是指把原本有负面新闻或有不好的个人历史的明星通过宣传手段,重新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洗白”的隐喻特征通过将白色这一颜色域映射为纯洁,品德高尚的道德域来体现。例3的“黑钱”“洗白”蕴含着两种隐喻,“黑钱”隐喻非法的见不了光的收入,“洗白”则是洗钱的意思,即将非法所得钱财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并产生收益。把白色这一纯白干净的颜色隐喻成为合法渠道获得的钱。例4中的“傻白甜”通过白色隐喻没有心机,但可爱让人感觉很温馨的个性。例5中的“傻白甜”隐喻的是指桥段老旧,剧情轻浮没有什么内涵的电视作品。

  三、颜色词汇隐喻认知的形成机制

  在隐喻结构中,两种看起来并不完全一样或者没什么关联的东西可以被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它们能在人类的认知领域中产生相似的联系。例如当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其它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隐喻认知。语义冲突和心理的相似性是颜色隐喻构成的两种基本条件以及认知机制[10]。当颜色词汇用于描述没有颜色的事物和人时,两种不同的域产生了语义上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它们带给人们心理相似性,即由颜色引起的心理意向与颜色所修饰的事物产生的心理意向具有相似度。例如“黑”让人联想到黑夜,内心会感受到恐惧,不安。而这些心理感受则会用来描述一些神秘的非法的事物,这样就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白”让人联想到白天,光明,坦荡,而这些心理感受则用于描述人的品性光明磊落以及事物的纯洁。不同颜色词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不同,演变结果也会存在差异[11]。

  四、结语

  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它不仅仅是语言产物,也是一种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人类对于颜色的认知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过程从最开始的以物代色慢慢地抽象化,隐喻化。颜色词汇的语义发展在不同的语言中以及同一语言中的发展趋势不同。人类对颜色的认知不仅与人的生理机制有关,也与语言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可以概述为从具体的实物颜色到抽象化的隐喻认知过程。当颜色的基本范畴被用于表达和解释其它认知领域的范畴时,颜色隐喻认知便形成了。颜色是属于視觉范畴,一开始是通过人类眼睛去感知,像“白云”“黑豆”之类的词,是对事物的颜色的客观阐述。但是网络新构词“洗白”“傻白甜”“拉黑”“黑化”“腹黑”中的意思则是通过结构隐喻,即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叠加,从而将谈论颜色这种容易被理解的词语用于谈论性格,情感和一些具体行为的抽象概念。颜色词汇进行隐喻化表达,让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和容易感知。颜色隐喻化认知研究,可以使大家更容易理解这些颜色词汇所映射的目标域的隐喻涵义。

  ——————————

  参考文献:

  〔1〕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06):

  〔2〕Langacker,,Image,andSymbol[M].Berlin:MoutondeGruyter,

  〔3〕Lakoff,G.&[M].ChicagoandLondon:

  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4〕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的隐喻》评介[J].外语与教学研究,1995(03):

  〔5〕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1998(06):

  〔6〕Fauconnier,[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7〕Berlin,B.&:

  TheirUniversalandEvolution[M].Berkeley: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8〕王冠,曾小珊.概念隐喻视域下汉语新词英译策略[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01):

  〔9〕戴卫平.词汇隐喻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0〕陈家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学林出版社,

  〔11〕李晓玉.基本颜色词语法功能的对比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06):

  (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angdongPeizhengCollege,Guangzhou510830,China)

  Abstract:

  ,

  Keywords: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ifang9.cc。四方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ifang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